每年申请季,招生官们都需要处理成千上万份申请,而其中大部分申请者的条件和成绩相差不多,此时,第三方面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学校招生的角度来说,面试是检验申请者所递交材料的真实性,考察学生沟通能力、独特性以及是否和学校足够匹配的有效手段。
随着近些年申请竞争的加剧愈发激烈,学生在面试中表现出的各项能力,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学所看重,甚至直接影响到申请结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示亮点、个人能力以及与学校的适配度,需充分了解学校面试意图、形式、内容等,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面试类型及应对方法
并非所有国外大学都有面试环节。例如英国,除顶尖院校(如英国G5名校)或部分专业在审核过程中需要面试外,通常没有面试环节。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的学校大概率会要求学生进行面试,但学校对面试的政策也不一样。
以美国大学为例,美国的大学对于面试的政策主要有三种:必须、建议以及可选。对于要求“必须参加”(required)的面试,往往对申请面试的时间有限制,需申请者主动预约申请。通常来说,提前批次(ED)申请的面试预约截止日期在10月中旬,常规录取(RD)的申请面试预约截止日期在12月中旬。
如果学校对于面试的规定为“建议参加”(recommended),学生也应将其理解为“必须参加”,虽然学校不对面试做强制要求,但优异面试表现会被作为一项补充性信息纳入录取评估。尤其是在标化成绩或背景经历不那么突出的情况下,好的面试成绩或将增加学生被录取的概率。“必须型”面试和“建议型”面试带有评估申请者是否符合条件的性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校更进一步了解申请者,所以“必须型”和“建议型”面试都应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参加。
“可选型”(optional)面试,旨在提供学生与大学间相互了解的机会,为“信息提供型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不参加也几乎不会影响申请结果。
目前,美国藤校及排名前二十的院校几乎都要求申请者必须或建议参加面试。
面试官身份不同
面试官身份不同,学校申请面试也分为两种:由学校组织的官方面试,以及第三方机构面试。
由学校组织的官方面试除招生官面试外,还有校友面试的形式,即学校委托世界各地的校友对申请者进行面试,许多顶尖院校采用这种方式考察非本土的学生。
第三方机构面试则是大学委托第三方面试机构来帮助其面试申请学生。随着近年来申请人数的增多,第三方机构面试逐渐成为学校普遍采取的面试方式。虽说第三方机构面试主要侧重于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和所提交的材料相符,以及检测学生的问题作答是否与申请所提供的材料一致,相较于学校招生官面试相对简单。但由于第三方机构能拥有的学生资料比较少,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如能承担起引导话题的作用,掌握主动权,便能够加强在自己擅长领域的表现。
此外,不同第三方机构的面试同样有不同侧重点,例如不同的评分标准,部分会有写作要求等,在进行第三方机构面试前也要对机构做充分了解。目前较为常见的第三方机构有InitialView、Vericant和Duolingo。
面试侧重点不同
根据学生学段不同,面试方式和侧重点也略有不同。
在本科的申请中,因为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到项目、工作背景或科研方向,此类面试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英语水平、沟通能力、课外活动、专业方向等,面试问题主要偏向于生活、性格、业余时间的兴趣等,高频问题包括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课程、兴趣爱好,以及根据简历中呈现的活动经历进行细节的追问。
申请硕士项目时,面试就更侧重于考察申请者在本专业领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以及工作实习、项目实践情况,常见问题有:你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认为你的研究领域主要趋势是什么?你能为这个项目带来什么?面试问题多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在进行正式面试之前,小编建议最好有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是让同学、老师、家长帮助,进行多次的模拟面试,以此锻炼临场的应变能力,同时,最好在在每次模拟面试后,进行总结,并改正不好的细节,以免后续犯同样的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试过程中,切勿回答的过于消极,应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回答。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紧张。因为面试更像是对话而非面试。由于面试的问题非常个性化,小编还是建议同学们能提早对自己的 CV、essay、推荐信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更能在面试中体现出自己的人设。
出国留学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更是发现自我、与世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将面临种种挑战。在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抛开心理负担,去自然自信地展示自己,也是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中展现自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