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美国本科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会面临许多申请时间节点。那哪个时间点递交申请最佳呢?ED、EA的区别是什么呢?最合适的策略怎么选择呢?不知道的同学赶紧往下看吧。
在了解ED/EA的区别之前,首先要对ED/EA有个基本概念。
ED(Early Decision I)是绑定式的提前申请。简单来说,在ED阶段中,被某所学校录取,你就必须接受这所学校的offer。数据表明,很多学校的ED1 offer发放占总量的20%-30%,一些文理学院的ED offer可以占总量的40%-60%。与此相比,RD轮的录取率就只有ED/EA 的1/3-1/2。
部分学校还有ED2,即第二轮的ED(Early Decision II)申请。它与ED1唯一的不同就是,申请截止时间和放榜时间都比ED1要晚。ED1的截止日期是11月1日前后,ED2则在1月1日前后。通常ED2的截止时间与RD相同,但出结果时间早于RD,普遍2月初或2月中放榜。
ED2除了时间之外,其他的与ED1大致相同。也是只能申请一所,且为绑定式录取,即录取后必须接受这所学校offer。值得注意的是,采用ED2政策的大U学校并不多,所以可选择的不多(文理学院很多都有ED2)。同时,部分学校,例如加州大学体系、佛罗里达大学、华盛顿大学是常见的非ED/EA方式院校,即不采用ED/EA形式的申请。
EA(Early Action)指的是非绑定式提前申请。其含义是在EA阶段被某一学校录取,你可以选择不去这所学校。不仅如此,你也可以同时申一所ED学校和多所EA学校(区别于REA/SCEA)。
REA(Restrictive Early Action)和SCEA(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意思相似,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EA,约束其他ED和部分EA,但录取后也可以选择不去学校入读。采用REA/SCEA的学校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圣母大学。具体要参考每个学校对于REA/SCEA的解释。
RD(Regular Decision)指的是正常申请,常规录取。一般RD没有唯一性和绑定性,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的常规录取,录取后可自行决定就读学校。RD的截止日期是次年的1月1日前后,出结果的时间大约为次年4月1日前。比较多的当季申请学生不一定能在当年11月前考出理想分数去进行EA或ED的选择,通常在10、11月还在刷分考试,因此RD是最后的机会,同时一定要注意截止日期前完成所有申请的递交。
学生在面临选择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呢?永烨顾问老师来支招了:
ED1 VS ED2
ED1和ED2的选择相对容易且清晰
如果首选目标院校只有ED1时,毫无疑问选择ED1;
当首选目标既有ED1也有ED2时,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优先ED1;如果希望更新11/12月的分数或者还有未完成的部分活动,可以选择ED2。
如果次选目标有ED2,则首选目标ED1,次选目标根据ED1结果来决定是否选择ED2。
ED VS EA
如果首选目标只有EA,那么毫无疑问选择EA。但要切记一点,选择ED一定要申请自己心仪的院校,不要选择ED申请会让自己抱有遗憾的学校。
当首选目标既有EA也有ED时,优先选择ED,这是对目标院校表态的最直接办法,对录取率也有明显的提升。
同时,永烨老师强烈建议在ED申请同时准备几所EA学校,尤其是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若干稳妥的EA院校,如果能在12月拿到若干录取通知的话,对于缓解漫长的申请季焦虑有非常好的作用。
ED VS RD
如果首选目标只有非ED方式申请的学校(比如UC),切记不要草率的为了使用ED名额而选择一个并不那么满意的ED学校。
根据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总结
1.在进行ED方式申请时,ED的学校必须是自己最满意的目标。ED是申请加分项,但不是必选项。如果没有满意的ED学校,那么放弃ED的选择也未尝不可,以免拿到一个非去不可且又心不甘情不愿的通知。
2.由于EA申请时间早,结果也出的早,所以制定个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案,可以气定神闲的度过整个申请季。
3.RD始终是申请工作量最大的,需要花费大量时准备申请,申请时也不要只盯着ED。
附1截止日期与放榜日期
常见EA/ED1的截止日期:10月15日,11月1日,11月15日
常见ED2 截止日期:1月1日,1月15日
常见RD截止日期:1月1日,1月15日
ED1放榜日期:12月10日-25日
ED2放榜日期:1月15日-2月15日
EA放榜日期:12月-2月
RD放榜日期:3月10日-4月1日
常见非EA/ED体系申请截止日期:UC系院校11月30日;佛罗里达大学11月1日;华盛顿大学11月15日
附2 ED2的常见大U
芝加哥大学、范德堡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埃默里大学、维克森林大学、纽约大学、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布兰迪斯大学、东北大学、威廉玛丽大学、凯斯西储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等
附3 选校策略建议
Ø在选校时,学生一定要多角度进行衡量,如学校专业侧重、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地理位置、课程设置等;
Ø从时间方面进行对比,了解往年目标院校在本校的招生情况或者实际的录取数据;
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参加夏校、访校等项目,加强对目标院校的了解,并与院校建立直接的联系,从而能更好的展现自我。